产业计量

解读“产业计量”
时间:2017-12-22
来源:计量保障

中国经济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由数量到质量全面转型。

计量机构重新定位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根据国务院和质检总局关于“质量强国”和“标准化战略”的一系列指示要求,计量检测机构过去那种“保障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工业企业升级换代的市场化要求。

然而,什么是产业计量?产业计量的市场边界是什么?计量、质量、标准三者的关系是什么?这些概念是否需要像某种衡定的计量参数那样加以界定?

实际上,2013年在国务院颁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就已明确提出了产业计量的概念:“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研究服务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技术,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服务体系”。

《规划》还提出,要将计量服务的范围拓展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的全寿命周期,实现计量从单台检测到立体支撑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产业计量对于全国的计量技术机构来说是全新的概念,也是实现创新与突破的重大举措。因此,计量检测机构必须重新定位,依照形势变化,制定新的战略和策略。

“计量人”角色发生变化

《规划》中的“产业计量”是一个原则性概念,具体到计量工作的实际又如何理解?笔者近日在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采访期间,深得“意会和言传”。

该院负责技术的副院长黄锋就有他的解读。他认为,产业计量就是为企业生产提供全流程测量服务,不仅包括测量技术、测量方法,还应当包括测量对象的定义和测量后的改进方案。他说,过去的计量工作只是检测计量仪器或工具的准确度,而现在计量人的角色定位必须而且已经发生了变化,计量工作开始直接介入和服务企业的生产运营一线,这就是所谓的“产业计量”概念。他结合本院实际,认为产业计量更应该强调社会效益,计量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提供公共服务。言外之意是“国家队”更具优势,因此有义务承担更多。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