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交流

不忘初心,方能从峰顶走向峰顶---参观王泽山院士成果展有感
时间:2018-07-24
来源:党群工作部

条件保障部:董飞

2018年7月5日,我随同16支部一起参加了电子标准院第一批王泽山教育科研成果展参观团。参观之前,其实我对于王泽山院士的事迹并不了解,展厅现场简简单单十几块展牌和讲解员质朴的介绍,却向我展开了一副宏伟壮丽的人生画卷。

王泽山院士出于幼年时期的伪满洲国的亡国经历,选择了军工报国的人生道路,实际上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切都是如此的顺理成章。1960年25岁的王泽山毕业以后投身于军工事业,期间有过立功也有过工作调动、评职称、评博导,一切都顺风顺水,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平平淡淡。他身上有很多老一辈教授专家共有的品质,如认真、踏实、经常深入一线、关心学生、关照在一线工作的年轻人等等,令人尊敬却并不特别。

1991年,王泽山参加工作刚满30年之际,一切开始有些不同,他被评为国防科工委866工程突出贡献专家,30年的“厚积”从此开始“薄发”,紧接着1993年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我们都知道科技进步奖是我国科学界最高成就奖,多少的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苦苦追求一生却始终无缘。然而这对于王泽山却仅仅是一段传奇故事的开始,紧接着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不断获得科技界重量级大奖,其中甚至包括了科技发明一等奖一次,这意味着几年之间王泽山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超重量级的科技难题,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终于,1999年,世纪之末,王泽山被评为国家工程院院士,这一年他64岁,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功已成名已就,少年时立下的壮志已酬,上不负家国下不负此生,该是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事实上仿佛也是如此,接下来的十几年中,除了偶尔看到王院士在教育领域发出点声音再无其他动静。然而2015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防技术发明特等奖,紧接着2016年,距离上次整整20年,81岁的王泽山院士又一次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收入囊中。二十年磨一剑,别人都以为他休息了,这位八旬老人却默默的用自己宝贵的退休时间打磨出一把锋利的国防重器。

一切都如此令人赞叹,当然短短几段话不足以概括王泽山院士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是我觉得有四个字可以代表王院士的精神----“大国工匠”, 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专业技能的极致,靠着不怕失败的勇气和不惧孤独的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国重器。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足以扬名立转的成绩、足慰平生的成就时,却并不停下脚步多看一眼,转身再去攀登下一个高峰,这一切正是因为他坚守初心----幼年亡国奴的经历和父亲的教诲,少年时军工报国的壮志,这一切才是他所秉持的“初心”,于是一个个的山峰成为他人生道路的风景,却不能成为他停下脚步的理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再次致敬王泽山院士,为他的功劳,更为他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