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7日,GB/T 42981-2023《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测试方法》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24年4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共有58家单位参与制定。
一、标准立项背景和必要性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大数据、云计算、芯片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科技金融、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民生政务、教育考试、智能家居等众多场景中得以成功应用并大规模商业化普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捷、高效和安全体验。
但与此同时,由于现实中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带来了一定的应用风险,如人脸误识别、假体攻击等。因此,需要对人脸识别相关技术,如人脸检测算法、1∶1比对算法、1∶N比对算法、活体检测算法等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进行检测和验证,为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应用提供测试依据,提高技术开发水平,确保满足一定水平的技术得以推广应用,避免不合格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以此促进人脸识别技术健康发展。但当前人脸识别系统测试方法国家标准缺失,缺乏对人脸识别技术水平的统一测试和验证,无法很好的指导和规范,该标准针对以上问题而提出。
二、标准内容
(一)章节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符号和缩略语
5 一般要求
5.1 概述
5.2 测试环境
5.3 测试工具
5.4 测试数据库
6 功能测试
6.1 视图采集
6.2 视图解析
6.3 数据存储
6.4 人脸比对
6.5 人脸识别决策
6.6 人脸识别管理
6.7 应用开放接口
7 性能测试
7.1 技术测试
7.2 场景测试
附录A (资料性) 人脸识别测试C语言接口函数
A.1 文件格式
A.2 接口函数
A.3 测试流程框架
A.4 接口函数说明
附录B(规范性)活体检测测试方法
B.1 测试数据
B.2 活体检测性能测试方法
B.3 活体呈现测试方法
B.4 测试指标及计算方法
附录C (资料性) 测试结果记录参考格式
参考文献
(二)主要内容
该标准规定了人脸识别系统测试的一般要求,包括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数据库相关要求;描述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功能测试方法和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活体检测测试方法;附录给出了人脸识别测试C语言接口函数、测试结果记录参考格式等内容。
该标准适用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人脸识别系统测试,开发和应用人脸识别系统的相关厂商可参照本文件开展测试活动。
三、标准发布实施的意义
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2024年2月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中也指出: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优化新型标准体系、着重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该国家标准的发布及实施,及时在国家标准层面推出了人脸识别系统测试标准,提供适用于各行业的统一的测试方法,使人脸识别技术水平比较建立在统一的测试基准之上,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水平,降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风险,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需要,这将对促进人脸识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人脸识别技术满足社会高效、便捷、安全等多重发展需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标准编制和标准符合性测试联系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 李伟 博士
联系方式:173 1604 3622,liwei1@cesi.cn
GB/T 42981-2023《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测试方法》标准详细信息见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网址:
https://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053404E3EEAE8F91E06397BE0A0A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