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目标
静电标准体系规划体现了新形势下静电各方面创新特点和对其标准化对象的内涵及外延,明确了“支持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导防静电产业升级”“保持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五大建设目标,并从“行业赋能”“产业基础发展”“技术创新应用”“融入业务场景”四重视角提炼标准化需求,最后提出了静电基础标准为根基,以通用标准和测试标准为支柱,以静电技术创新标准为引领,共同支撑静电技术与各行业的业务融合的标准体系框架。
二、建设思路
静电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结合现行静电标准的情况,确立了静电标准体系“五步走”的建设思路:
第一步:确立标准化对象。确定静电领域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静电基础和通用技术、防静电产品、静电测试方法和仪器等。外延是指静电技术创新和静电技术与各行业的业务融合。
第二步:确定静电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将以支持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导防静电产业升级、保持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为目标。
第三步:分析标准化需求。从行业赋能、产业基础发展、技术创新应用、融入业务场景四重视角提炼标准化需求。
第四步:确定静电标准体系框架。
第五步:确定各标准领域项目。
三、主要框架
静电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通用标准是指适用于所有静电防护的共性标准,主要包括通用要求、术语、标识、防静电原理与方法、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认证业务开展流程与细则、从业人员评价与分级、防静电产品质量评价与分级、防静电管理体系成熟度分级、防静电工作区设计施工和验收等。
(2)防静电产品标准主要包括防静电材料、包装、人员用品、手持工具、设备设施等。
(3)测试方法和仪器标准。测试方法是指防静电性能参数的测试和抗静电能力的识别测试。防静电性能参数测试包括对典型材料进行的电阻、电荷耗散时间、静电电压、电荷量和电荷密度、摩擦起电电压等通用的测试方法,和针对特定用品的防静电参数测试方法。抗静电能力测试主要针对电子器件和设备施加特定静电放电应力模型和特定等级电压,从而评估其静电敏感度等级。
(4)技术创新标准是指面向新技术加持下新业态、新模式的标准,如智能化防静电实时监控。
(5)业务融合标准是支撑防静电技术融入各行业的业务中的标准,包括面向电子、航天、石油、船舶、汽车、医疗、化工、 铁路、洁净等。
四、主要编制过程
2017年在申报筹建静电标委前,电子标准院针对静电标准体系和成立静电标委会征求了相关产、学、研、用单位的意见并完成静电标准体系第2017版,并作为静电标委的组建材料之一提交工信部和国标委审核。
静电标委获批成立后,在多次会议研讨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静电标准体系2022版并在静电标委成立大会上发布。
2023年8月,为了解决多维度划分静电标准体系中的技术分类、各行业的防静电特殊要求分类等问题,静电标委组织委员单位再次启动静电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将标准体系框架从单一维度结构优化为方形多维度结构,同时满足了按照技术分类和按照行业分类的问题,形成静电标准体系以防静电基础标准为根基,以通用标准和测试标准为支柱,以静电技术创新标准为引领,共同支撑静电技术与各行业的业务融合的标准体系框架,在公开征求意见和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形成静电标准体系2023版。
静电标委将成立战略专家组(AG1),持续维护和研究静电标准体系,根据实际需求对标准体系进行动态优化。
图3-1 静电标准体系整体框架
图3-2 防静电产品标准
图3-3 静电测试方法和仪器标准
图3-4 静电技术与电子行业业务融合标准(以电子行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