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检索
 

GB/T 26237.5-2023《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时间:2024-04-28
来源:物联网研究中心

2023年5月23日,GB/T 26237.5-2023《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于202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共有35家单位参与制定。

一、标准立项背景和必要性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与传统的识别方式不同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是指为了进行身份识别而采用自动技术对个体生理特征或个人行为特点进行提取和比对,从而完成身份认证识别的过程。目前基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软硬件产品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在金融、人社、公共安全、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标准为要求交换人脸图像数据的人脸识别应用提供一种人脸图像格式,为了能让这些应用在各种设备上使用,包括那些需要在有限资源内进行数据存储的设备,也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精确性,急需规定一种人脸图像的标准数据格式以便满足各供应商之间的互连互通。该标准不仅规定了数据格式,还规定了场景约束(光源、姿态、表情等)、图片属性(定位、拍摄设备焦距等)、数字图像属性(图像分辨率、图像尺寸等)。同时规范了XML数据格式要求,定义了质量块的数据结构、图像数据的结构、XML和二进制数据元素名的对应关系等。

二、标准内容

(一)章节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符合性

6 人脸图像数据记录格式

7 人脸图像基本类型

8 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9 完全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10 标记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11 后处理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12 三维人脸图像基本类型

13 完全正面人脸三维图像类型

14 标记正面人脸三维图像类型

15 注册格式类型ID

附录A(规范性) 符合性测试方法

附录B(资料性) 人脸图像的最佳实践

附录C(资料性) 拍摄相片的条件

附录D(资料性) 实验研究

附录E(规范性) 人脸图像类型

附录F(规范性) XML模式定义

附录G(资料性) XML编码示例

参考文献

(二)主要内容

该标准规定了人脸图像信息的存储、记录和传输的数据格式、场景约束、图片属性和数字图像属性,数字人脸图像的存储格式以及符合性测试方法、测试断言和测试程序,适用于人脸图像数据交换与应用。

三、标准发布实施的意义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数据交换提供标准化指导。解决了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数据格式不统一、程序接口及交换格式框架无法支持标准化以及难以互联互通等突出问题。将进一步加速人脸识别技术标准化进程,规范有序地践行数据应用,引导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惠民、安全、健康发展。对促进人脸识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编制和标准符合性测试联系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 李伟 博士

联系方式:173 1604 3622,liwei1@cesi.cn

GB/T 26237.5-2023《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标准详细信息见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网址:

https://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FC816D04FF0B62EBE05397BE0A0AD5FA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版权所有 ©2009-2023 京ICP备05013730号-1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561号